性欧美8处一14处破-亚洲男人色天堂-色看五月天-欧美亚洲一级|www.16ads.com

當前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保數據真實 增支撐能力

國務院印發《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尤其是“十三五”期間全國環境監測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和路線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這是對環境監測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環境監測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推進,空氣質量預報預警和源解析工作不斷深化,環境監測基礎能力水平不斷提高。

  2015年,在中國環境監測史上必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加強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環境監測體制機制

  面對當前生態文明建設的新形勢和新要求,環境監測工作難以滿足生態文明建設需要。為此,必須加強頂層設計,重點解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發展存在的網絡范圍和要素覆蓋不全,部門間環境監測網絡規劃布局不統一,技術規范、評價方法不統一,數據缺乏可比性,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監測與監管結合不緊密,監測數據質量有待提高等突出問題。

  2015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方案》,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環境監測工作前所未有的重視。

  作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的6個配套文件之一的《方案》明確提出,全面設點、全國聯網、自動預警、依法追責,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公眾監督的新格局。

  為全面落實《方案》的任務要求,結合環境監測“十三五”規劃思路,環境保護部編制了《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方案實施計劃(2016~2020年)》,將《方案》的各項目標任務分解細化,提出具體落實舉措,確保落到實處。

  在中央頂層設計的指引下,環境保護部在環境監測工作方面動作頻頻:

  ——為真正實現“國家考核、國家監測”,環境保護部與財政部印發了《關于支持環境監測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

  ——在環境保護部積極爭取和推動下,環境監測機構編制標準建設被列為2015年優先推進的項目。

  ——環境保護部編制完成《國家環境監測“十三五”規劃基本思路》,明確了“十三五”環境監測發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印發了《關于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的指導意見》,并在吉林省等7個省市開展試點工作。

  ——系統梳理了實行省以下垂直管理需要重點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并從理順各級監測站隸屬關系、強化省級監測機構設置、調整各級監測機構職能任務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意見建議。

  強化環境監測網絡建設,環境監測能力不斷提升

  2015年,空氣質量、水質、土壤環境監測取得階段性成果。

  自2015年1月1日起,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1436個監測點位全部開展空氣質量新標準監測,并實時發布PM2.5等6項指標監測數據和空氣質量指數。31個省(區、市)全部完成省級空氣質量監測預警系統建設,32個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全部完成市級空氣質量監測預警系統建設。

  在完成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9個重點城市源解析工作的基礎上,2015年,又有26個重點城市開展源解析工作,已分3批次完成了22個重點城市源解析結果論證。北京、天津等城市率先試點開展源排放清單編制工作。

  在水環境監測方面,除組織對國控斷面和規劃考核斷面每月進行水質監測、每天6次實時公布國家水質自動站監測結果外,環境保護部開展了國控地表水點位和近岸海域環境質量監測點位調整工作,將“十三五”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斷面由972個調整到2700多個,全面覆蓋地級以上城市水域,進一步涵蓋國家界河和主要一級、二級支流等1400多條重要河流和92個重要湖庫、重要飲用水源地。近岸海域環境監測點位由301個擴展到419個。

  同時,“天地一體化”監測系統為環境監測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從春季沙塵、夏季全國秸稈焚燒,到京津冀等重點城市群灰霾、顆粒物、污染氣體監測,再到騰格里沙漠事件,衛星遙感技術得到充分運用。

  人為干擾采樣裝置,隨意篡改監測數據;擅自修改自動監測設備設置,干擾自動監測設備的正常運行……曾有一段時期,頻頻曝出的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質疑。

  為此,環境保護部2015年組織開展了對全國1436個國控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站的監測質量專項檢查。為從制度層面保障環境監測數據真實準確,環境保護部還出臺了《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行為判定及處理辦法》。

  及時有效應對重大環境事件,為環境管理提供技術保障

  及時準確的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應急的基礎,也為后續應急工作的決策提供著科學依據。

  2015年8月12日22時,天津濱海新區天津港務集團瑞海物流危險化學品堆垛發生火災引發爆炸。環境監測人員第一時間火速到達現場及事故下風向布設點位率先展開氣體監測,監測結果篩查出甲苯、三氯甲烷、環氧乙烷等事故特征污染物,為科學處置贏得了主動,并及時回應了社會關切。

  此后,根據污染物變化規律及事故核心區處置工作進展,先后9次調整監測方案,全面覆蓋包括大氣、地表水、地下水、海水、土壤等環境要素,共布設監測點位164個,覆蓋事故周邊4公里的人群及環境敏感區域,日獲取監測數據1300余個。在開展高強度、大規模監測工作的同時,全面加強質量控制,對每一組監測數據,規范采樣、嚴格管理,確保每一個監測數據真實、有效。

  從天津港危化品倉庫“8·12”爆炸到甘肅隴星銻業尾礦泄漏等突發環境事故,環境應急監測為處置突發環境事故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同時,環境保護部還組織開展國控斷面、規劃考核斷面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認真落實“水十條”。

  2015年,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財政轉移支付資金達到480億元,覆蓋了全國23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512個縣。為了使資金分配有依據,環境保護部全面開展了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與考核工作。

  2014年度評價考核結果顯示,492個縣域中,生態環境質量“變好”的有69個,占14.0%;“基本穩定”的有355個,占72.2%;“變差”的有68個,占13.8%,其中“明顯變差”的有4個,“一般變差”的有15個,“輕微變差”的有49個。財政部根據上述考核結果調整了2015年轉移支付資金的分配。